人气 179

日本刀的制作方法(转) [复制链接]

九艺网 2017-4-25 08:55:0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由唐代的唐刀改良而成 ,在日本又称为刀(かたな,Katana)。全称为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世界三大名刃之一。依据形状、尺寸分为太刀、打刀(刀)、胁差(胁指)、短刀等。广义上还包括长卷、薙刀、剑、枪等。本能寺之变中的织田信长最后用来抵抗的武器,据说就是类似于薙刀一样的东西。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为数不多的矿藏,居然可以挤列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日本制刀人被称作“刀工”、“刀匠”、或“刀锻冶”。


自公元六年开始,日本人自中国江南和朝鲜半岛传入了炼钢的技术,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发展,成为日本独有的「Tatara」炼钢法。 「Tatara」又分为「Kura」和「Zuku」两种炼钢法。 「Kura」炼钢法以「真砂」(Masa) 砂铁为材,"砂铁" 比西方炼钢法所用的 "铁矿石" 含较少的磷、锰等杂质,所以制成的钢材纯度较高。冶金师先将砂铁加到炼炉中,再添加特定的木炭炒炼。有别于西方炼钢法所用的 "焦炭","木炭" 中的含硫量较少,所以对钢材纯度的影响也较低。由于日本古时一直未有机会发展高温炼炉技术,炉火温度不会超过摄氏 1000 度,砂铁不会完全熔解,所以制炼所需的时间甚长 (需要三日三夜的连续作业时间) (注:这亦是日本炼钢法必需使用总表面积远高于 "铁矿石" 的 "砂铁" 的原因)。一般而言,每 13 吨砂铁加上 13 吨木炭,最多只能炼出 2.8 吨有用的钢铁,其中只有少于 1 吨的优质品能够被选定为「玉钢」(Tahamagane),作为日本刀「皮铁」(Kawatetsu) 的材料。 「Zuku」炼钢法常见于古时大规模的冶炼场,以「赤目」(Akome) 砂铁为材,需要四日四夜的连续作业时间。有别于「Kura」炒钢法,木炭先被加到炼炉中,然后再添加砂铁炒炼。「赤目」砂铁的杂质较多,每 13 吨砂铁和 13 吨木炭只能炼出 0.8 吨有用的钢铁,例如「左下铁」、「庖丁铁」等,作为日本刀「芯铁」(Shintetsu) 的材料。 「Tatara」的炼炉经过特别的设计,具有恒温与防湿的功效.


炒炼以后,得到一整块素质不均的铁块。冶金师会用大锤将铁块打碎,再将碎铁分门别类。「Kura」的完成品有「玉钢」、「破面」、「铁滓」等;「Zuku」的完成品有「左下铁」、「庖丁铁」等。「玉钢」的碳含量约为 1.0 到 1.5%,「左下铁」约为 0.7%,「庖丁铁」约为 0.1 到 0.3%。


「Tatara」炼制的钢铁含极少杂质,材料容易焊合,最适用于锻制刀剑,更是制作日本刀「折返锻炼」工序中的必要条件。反观现代的钢材,当中多含有大量铁质以外的添加物,令钢材难以焊合,根本不适用于日本刀的「折返锻炼」。而且,现代钢材以高温炉火熔解炼制 (经过摄氏 1500 度以上的高温),会有铁晶体肥大的问题,没有经过适当的回火工序的话,就不能令粗大的晶体重组成细晶体,制成品的强度和韧性就会受到影响。不过,回火工序本身又会消耗钢材中的碳份,令完成品的表面硬度 (和锋利程度) 大受影响。



22a8b0860aec3c5e87417deb527e314b.jpg




1ffa9a8f52b6b88c4eabd84725df01b2.jpg




8df729025526d2f91a9dab7d257bd9db.jpg




4f3f83289784ecff05e5a320ac184cae.jpg




日本刀的形态,从平安后期,经过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江戸初期,中期,幕末的推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直刀到弯刀的的转变,直刀适合扎刺,弯刀适宜挥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转变主要是战斗样式的变迁造成的,从平安末期开始,为适合马上作战,刀具不断被改良。


日本刀的制作,从平安后期到镰仓时代,出现了大和国,备前国,山城国,相模国,美浓国五大中心、各地名匠辈出。
6830a8b217d96613f024d4e2e6da863f.jpg




上古时期
日本古坟时代中期(西元200年至771年)已经出现铁制刀剑,当时的原料以炼铁为主,形状则仿造中国的剑而呈直形。譬如崎玉县的稻荷山古坟和岛根县的造山古坟都有铁剑出土。从稻荷山古坟出土的“金错铭铁剑”制作于公元471年,是为纪念服侍雄略天皇的功绩而作,刀上刻有115个汉字。这个时代的刀剑多已锈蚀。


平安时代末期之前的刀剑被归类为上古刀,刀形有别于现在常见的日本刀,或为直刃,或带双锋。上古刀极为罕见,是重要的考古材料。


7-8世纪以后的刀剑保存比较完整,有名的有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剑七星剑,正仓院的金银钿庄唐大刀等,据考证这些刀剑是多为中国,朝鲜的舶来品。这个时代,吴(中国东南部的总称)的刀被认为是最好,对此推古天皇曾作诗赞赏。同时外国的锻造工艺大量流入使得日本的锻造水准也大幅上升。正仓院藏有一批被称作为“唐大刀”或“唐样大刀”的据认为系进口或由日本仿制的中国式刀。


唐大刀被指对日本武士刀有深远影响,虽有说唐刀不是正宗唐朝产物,而是突厥刀的摹本,但是史家对此尚有争议。[2]
现在遗留下来的平安时代初期的刀剑数量相当稀少,其原料改为略经粗炼过的铣铁,外观则依旧保持棒形。学术关于日本刀风格的变迁,以及日本是何时怎样创造出独特的弯刀等疑问,还未能充分阐明。普遍认为,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左右)承平之乱和天庆之乱发生以后,直刀逐渐转变为弯刀。同时,制作工艺也由平造转为类似菱形的镐造刀。制作工艺的改进使日本刀更加坚固而且锋利。这一过渡期的典型的样式是刀身刀把为整块铁打制而成的“毛拔形大刀”以及带有锋两刃构造并有弯曲刀反的“小乌丸”型刀,毛拔形大刀以伊势神宫所藏传为藤原秀乡使用过的一把最为著名。


太刀时代

c64a3253f38de2704ed8f8ba894aa04d.jpg



画家笔下,三条宗近在狐狸的帮助下打造小狐丸的情景。



02bbae9467e338230aee94b1719d5eb1.jpg



一幅描绘江户时代制刀情景的版画


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武士势力最活跃的“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时期,武士门第势力增大,由此日本刀有了大发展。如出产优质铁矿砂的伯耆国和备前国,还有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山城国,大和国等地,出现了不同流派的刀工,这个时候的日本刀主要被用于马上决战,所以多为太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源赖光在大江山斩了“酒吞童子”的“童子切”(伯耆国的安纲制,日本国宝),和传说让狐狸帮忙打造过的“小狐丸”(山城国的三条宗近制,二战时被毁)。除了安纲以外,山城(今京都)的三条小冶宗近,古备前友成等,被认为是现存刻有制作者名字作品的最古的刀工。


平安时代太刀特征为:镐造,庵栋(いおりむね,Iorimune),小切先,京反,前窄后宽,刀形优美。


镰仓时代初期日本刀与平安时代末期相似,镰仓幕府的武家政治体制的确立,使刀剑界十分活跃。后鸟羽上皇甚至设置了御番锻冶,月月召刀工锻刀,积极的鼓励制刀。


镰仓时代中期,由于重视使用性的结果,刀幅宽,整体宽窄变化小。刀锋为猪首切先,
品质实在刀风刚健。此时短刀制作开始繁荣。


镰仓时代末期,两次元军入侵以及原有政治体制的崩溃带来的社会大动乱,使得制刀业繁荣。这个时期的日本刀比镰仓中期风格更加豪放。继承和发扬了刀幅广,刀体宽窄变化小的特点,切先也更长了。短刀,刀,太刀都同样的出现比其他时期更长的特点。


南北朝时代,大量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称为大太刀,野太刀的大型刀。


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玉钢成分表(二战时期:
  铁 98.12% - 95.22%
  碳 3.00% - 0.10%
  铜 1.54%
  锰 0.11%
  钨0.05%
  钼 0.04%
  钛 0.02%
  硅 不定
  其他 微量


水减  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锻炼  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份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分强韧。


钢材搭配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此后的烧入阶段以碳素量和焼入的冷却速度控制刀尖和其他的部分的体积膨胀量的差,从而使刀尖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使得刀更不易破损,并且形成弯刀的弧度。


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烧入  “淬火”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Yakibatsuchi) ,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用土较厚。基本上,日本刀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些头绪。不同的流派烧刃土的成份和调制方法亦有不同。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刀工凭经验由火焰的颜色判断炉内温度,若温度超过800℃以上,就会影响刀的强度。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刀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进行另一道淬火工序。通过此步骤刀变得更硬更锋利,刀身产生弧度,刀的表面生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马登斯晶体”或称“麻田散体” (Martensite)。所谓马登斯晶体(麻田散体)简言之,即是高温晶体结构因为急冷的缘故,使得碳原子被锁紧在晶粒中而产生“亚稳”(Metastable) 的状态,所以晶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张力,造成"坚硬"的效果 。而经过此步骤在刀刃与刀面的边界处产生出如同洒上银沙般的颗粒状纹样,日语称做沸(にえ,Nie)。整体来看,这些细小的白点形成白雾一般的线条,称作匂(におい,Nioi),是鉴赏一把日本刀品质的重要依据。

4122d966fc4f14fe2527b28e66670f85.jpg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铭切  一般刀工在最后将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铭刻在茎上。严格讲,铭是被利器 "切" 在或 "錾" 在茎上的。一般的,在表面铭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时向外一侧为表)、内侧铭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见。


  以上步骤完成后,刀工的工作到一段落,研磨、造鞘、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属于刀工的工作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ffekn 2017-4-25 08:55:08
谢谢了,感觉很不错!
游艺网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fbn8dAh 2017-4-25 08:55:08
好的,阿里嘎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九尾妖狐 2017-4-25 08:55:08
嗯,不错的刀,顶你。朱峰社区的视频教程也是不错的,我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九艺游戏动画论坛 ( 津ICP备2022000452号-1 )

GMT+8, 2024-5-3 23:57 , Processed in 0.1488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