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狗不理 2017-3-15 14:06:19
宋朝以后,战船又备有火药桶,投中敌舟能使全舟尽焚。战船上也有使用二级火箭“火龙出水”(见 中国古代火箭 )等火器作战的。明朝有许多装备 火铳 的快艇,如“蜈蚣船”及“火龙船”等,后者两舷暗伏火器百余件,一船足抵常备战船10艘之用,可见战船装备火器后威力大增。清初,李长庚在福建造霆船30艘,配 火炮 400门,以备海战。一般大型战船配备火炮17~18门,中型战船配备火炮12~14门,小型战船配备火炮4~8门。内河战船也先后配备火炮,但较小。长江水师的长龙船设1000斤头炮2门,700斤边炮4门。舢板船则设800斤头炮1门,700斤梢炮1门,50斤边炮2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沐当风 2017-3-15 14:0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bephenwelf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huoyu123 于 2011-5-9 15:07 编辑

    楼船:楼船自春秋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战舰。到了秦汉发展更盛,《史记?平准书》有:“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代一次战役就可出动楼船两千多艘,水军20万。楼船的层数根据船的大小也不同,两层楼船的第二层“庐”,三层楼船的第三层称为“飞庐”,四层楼船的第四层称为“雀室”“翟室”或“爵室”。每层设有女墙,既可防御弓箭,又可开孔射箭。到了晋代,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王浚造楼船攻破建业。但楼船的劣势很明显,《武经总要》中说:“若遇暴风,则人力不能制,不甚便于用。然施之水军,不可以不设,足张形势也。”可见,到了后期,楼船只不过成为一种虚张声势的摆设船。

    楼船虽然远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但它的发展却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楼船高十余丈,船上的各层建筑物都各有专名。第一层称为庐,就是房屋,第二层因高居于上,所以称为飞庐,最上层称为雀室,是古船上的瞭望台,一般派士兵在里面瞭望、警戒,像鸟一样站在高处观察四周的动静,故称为雀室。楼船不但外观高大巍峨,而且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防皆宜,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堡垒。由于楼船身高体大,具威慑力,一般用作指挥船,只是它的行动不够灵便,在水战中,必须与其他战船互相配合。

  楼船的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一层的周围都设置半人高的防护墙。第一层的四周又用木板围成「战格」,防护墙与战格上都开有若干箭孔、矛穴,既能远攻,又可近防。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通道,便于士兵往来。

cbfbd8913139bf5cba09c530724ba960.gif
456ec56c955a3b4cccd8a483513658ae.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2011-3-13 18:49 上传





0557aa5372737ddddb21a2598c1e32e3.jpg
e54b0c3e5d3027e24d3e2ba5c227cf0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8:49 上传







a919680af5fa76b972ac976dd8e7a408.jpg
a1cf46f6becd2dec44f9e8b29201e38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2011-3-13 18:49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辽宁黑子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huoyu123 于 2011-5-9 15:08 编辑

    斗舰:巨型战舰。船身两旁开有插桨用的孔,船周围建有女墙,女墙上皆有箭孔,用以攻击敌人。船尾高台上有士兵负责观察水面情形。

    古代的一种装备较好的战船。自三国时期一直沿用到唐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据唐李筌《太白阴经》记载,斗舰船舷上装设半身高的女墙,两舷墙下开有划桨孔;舷内五尺建楼棚,高与女墙齐,棚上周围又设女墙,上无覆盖。树幡帜、牙旗,置指挥攻守进退用的金鼓。

    《太白阴经》记载:斗舰,船舷上装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五尺,又建棚为女墙,重列战格,无腹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

    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说:“上下重床(板)曰槛(同舰)。四方施板以御矢石,其内如牢槛也”。《玉篇》释舰为“版屋舟”,《广韵》释为“御敌船”,义均近似。


f42ed58da9296574207585245f635a63.jpg
cbe23bead2d40114b8780c0b4b953c4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0 上传





9de981b25e03a24a72f6269332e3bb5e.gif
c1f8a80a132e160aaae9c570704a9dba.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0 上传





933a62eda6b6476a0f67cbdb1e0936f3.jpg
ad0687174651a81571bbe93399083e7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0 上传





acd72f12a6450819a14940aa450bc128.jpg
8525d1e58a1dfe871260a8772e08ad25.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0 上传





0acc2d0c50ced7a0839ccfc221e8a0db.jpg
8567963cd3c67858e999384afcd35cf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0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朔月夜独行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8:52 编辑

蒙冲:非常有名的一种战舰,以速度著称。《武经总要》上说:“此不用大船,务在捷速,趁人之不备。”此船用生牛革蒙船背,舷两侧开棹孔。舱室前后左右开孔洞,可用弓箭长矛攻击。“蒙冲者,以生牛革蒙战船背,左右开棹空,矢石不能败。前后左右有弩矛,敌进则施放。”

《太白阴经》记载:蒙冲:以犀革蒙履其背,两相开掣棹孔,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接近,矢石不能及,此不用大船,务于速进速退,以乘人之不备。

568309292ba5a46fa822cbe0d95288b5.gif
37b1f46278b166bfb4c2a8147d4b38c6.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2 上传





4aebdaddc9d394707873c9d08aaac4dc.jpg
d2a9810d3176eb92b54664e739198f3c.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2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vivilym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8:54 编辑

战国时的大翼船长十二丈,宽一丈六尺,可载91名战士与划桨手。战卒在船上人员中只有26人,约占全员的三分之一,但划桨手却多达50人,又有3人专职掌握航向。这样的战船在水面活动是相当快速、灵便的。中翼船长九丈六尺,宽一丈三尺五寸,载员86名。小翼船长九丈,宽一丈二尺,载员80人。这三种战船都是当时的主力战船,人们将它们合称为三翼船。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越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潜水兵,常从水下偷袭敌船。为了防范越国的潜水兵,其他诸侯国的船队唯有在船下安装戈矛,可见当时的水战已十分激烈。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战国时代的渔猎攻战纹铜壶上有船纹图,反映了当时的水战情形和战船形制。我们从中看到当时已出现了双层底板的战船,双层底板既能加固船底又可增强水下防御。当时的战船上还设置了舱面甲板,扩大了船上人员的活动空间,战士可以在甲板上进行格斗;划桨手则隐蔽在舱内,只把桨的下半部露在外面。 据清钱培名《越绝书逸文》,引《水战兵法内经》记载:大翼船宽一丈五尺二寸,长十丈,乘官兵、水手九十一人,配有钩、矛、斧各四把,驽三十二张,箭三千三百枝;中翼宽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宽一丈二尺,长九丈。

74c411412ffb1affcbbdb0edb98ba066.jpg
b1911780525c8c3754fa21b5b2b4957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3 上传





b496f3ae7f25f572d4ba0ebf43c94aee.jpg
72e884081a35677ce8dad3bd5c6158bc.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3 上传





dca7cce16308e792e9273331d4a87a27.jpg
c576d56a20c2155ea9d6c28a8e33874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8:53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ever0209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01 编辑

海鹘

唐代水军装备的轻型战船。船形如鹘鸟(一种猛兽--鸷鸟),船首较低,船尾高翘,前部较宽大,后部较狭小;两弦装设有浮板,如鹘之两翼,用以增大船的稳性和耐波力,史称"虽风涛怒涨而无侧倾";在甲板上"以生牛皮为城",作为战斗的依托。船上多竖旌旗,以壮声威。宋代秦世辅在池州建造的铁壁铧嘴海鹘战船,行驶便捷。可容纳士卒108人

  海鹘船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现的一种性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船型,其特点是:“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因而许多专家学者称它为全天候战船,是水师中著名战斗舰之一。
  它可以在恶劣天气作战的攻击舰。体型不大,船形头低尾高,船身前宽后窄,是仿照海鹘的外型而设计建造的。船上左右各置浮板四到八具,形如海鹘翅膀(今称披水,或称撬头),其功用在使船能平稳航行于惊涛骇浪之中,并有排水以增加速度之功。
  船舱左右都以生牛皮围覆成城墙状,以防止巨浪打碎木制的船体,并可防火攻。牛皮墙上亦加搭半人高的女墙,墙上有弩窗舰孔以便攻击。甲板上遍插各类牙旗并置战鼓以壮声势。

《太白阴经》记载: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翅,虽风浪涨天,无有倾側,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战船之制。

a60f27bd1a31ef7e2140d9dced50cfcc.jpg
fceb33bc8def5871fdc8dc0e4d959c4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0 上传





f28d8e1b1ce2d5374ca9d0b083b21e79.gif
94fb5311cd45cd9ef222774e1fb9d94e.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0 上传





506449e3adf51469d15cf0122f96a71b.jpg
3cf8c05eaffee73e20a76cf86a38ea3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0 上传





9da2c94971d41d71029ee6d7928d35f2.jpg
b6fdbf0d540fff0655642a05fbafaf7e.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0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kumen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02 编辑

走舸:为一种轻快的战船,舷上立女墙,以速制胜。《武经总要》:“走舸者,船舷上立女墙,棹夫多战卒,皆选勇力精锐者充,往返如飞鸥,趁人之所不及,金鼓旌旗在上。 《太白阴经》记载:走舸,亦如战船,舷上按重墙棹。卒多战卒少,皆猛勇及精锐者充。往返如飞,乘人之不及,兼非常救急之用。

da8a7fca8803f1991833670101a3cc66.jpg
b92d7deee62f9d686ffe537ca498a8a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2 上传





c47eb5f0feddefade7038dc657a2a4ae.gif
4df5679e2a5424417c1baf37e896c3a1.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2 上传





4e01b28a0d7bab03ed82dbbc807453a3.jpg
6ea36097a28033b2878c99298a0d4f3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2 上传





7f39e83bdd9ce8687991bbcae4392793.jpg
a6f5cf2d42c6855cb3dd56b5b3eb8c8d.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2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xiaojinyu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04 编辑

車輪舸(又名車船,應為早期的輪船),即是早期使用車輪轉動原理以加速船隻前進的一種小型戰鬥艦。据《舊唐書》李皋傳記載,皋曾「為戰艦,挾二輪」,可能即為此型戰艦的最早出現。然而此船之逐漸為水軍所重用應在北宋末年。電視劇「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北宋軍所用的前鋒作戰艦艇即為此艦。

  此艦最大的優點即在於其行速極快,所謂「以輪激水,其行如飛」,南宋初年韓世忠在黃天蕩之役大敗金軍所使用的主力快艇「飛輪八楫」應該就是改良型的車輪舸。中國科技史泰斗,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博士在其《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的第九冊中曾提及此船,而稱之為「裝有槳輪及八支槳的船」。又在前面所提及的南宋水寇楊么,在被官軍的巨型戰艦大敗後,設法把宋軍的造船師父高宣俘擄至其軍中,高宣於是又為楊么設計建造了大小車船十餘種,又曾使官兵屢吃敗仗。

南宋初年,钟相、杨么领导的起义军控制了洞庭湖一带。驻守鼎州(今湖南常德市)的程昌寓为镇压杨么起义军,组建了水师部队,并建造了若干车船。船只两边有护车板,从外观上看不到轮子,但船行如飞。程昌寓率水军向杨么进攻,遭埋伏袭击,车船及制造车船的工匠高宣均落于起义军之手。自此起义军也大造车船,并在船上设置拍竿,长十余丈,上置巨石,起义军有了车船后如虎添翼。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岳飞军队用大木筏阻塞起义军水寨周围的港汊,用腐木烂草填塞行船通道。起义军车船无法行动,水寨被攻破,起义军最终失败了。宋金采石之战,宋将虞允文在长江布置车船,敌军本来趾高气扬自以为必胜,见到宋军的车船阵势后,不禁相顾失色,宋军最终在这场水战取得胜利。


522a4f6536d894d538ddc7bf340054a2.gif
d822d4408d6a9992a4bdcf779e855df0.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81384b269c593cc0ca43cb79071fc6b8.jpg
4a98976679985464b41ff8d7d4cfd728.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26677a342da94feeaf75330e0c298ba5.jpg
8aa4a67296cd8000ab7b7a4ab698865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bdb9b61b0d4f42713c6f094e66818955.jpg
32f3412526d36e610a9dbed2e81c154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a34ef272b1f6b8f889f2409209fa2255.jpg
c9db4ab406a42d6022f71b6e2c56138b.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0e107efce42cedd834e7c955ad5cef21.jpg
cbc8cd8f0a66cf377de42f7ba6a1cf2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cf1bb31613be6a2c0e41727440e7fcc5.jpg
eac19b4c949f14127b9ae3ecad4b352a.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3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公羊 2017-3-15 14:06:19
本帖最后由 呆呆星人 于 2011-3-13 19:05 编辑

五牙战船是隋朝最大的主力战船,一般在四川地区建造,由隋朝大将杨素筹措、打造。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
,高五十尺。可容战士八百人。公元588年,隋军五十余万人,水陆并进,大举攻陈。杨素统领的长江上游水军,自永安发船,出三峡,顺
江而下,船多势大,锐不可挡。在延州(今湖北江陵西),隋陈两军展开决战,隋军以四艘五牙战舰冲击敌阵,先后用拍竿击沉十余艘敌船,俘敌二千余人,陈军闻风丧胆。不久,隋灭掉偏安江南的陈王朝,统一了中国。隋代还有比五牙战船次一等的黄龙船,可载战士一百余人,以及平乘、舴艋等各具功能的战船。

拍竿为水战武器之一,据明李盘《金汤借箸十二筹》述:“其制大如桅,上置巨石,下作辘轳,绳贯其巅,……每迎战,敌船迫逼,则发拍竿击之,当者立碎。

什么是拍竿?

  拍竿是一种放在船上的古代水战武器,由提水工具桔槔改装而成。桔槔运用了杠杆原理,在一根直立木柱的上端,安装一根可以活动的横木,横木的一端吊着水桶,另一端系着一根供人牵拉的绳索,利用人力控制横木两端的落起,这样就能较省力地从井中取水或将水从低凹处提到高处。拍竿就是以这种运作模式应用于古代战船上。
  在战船上安装拍竿,在重臂的一端安装巨石以代替原来的水桶。在水战中,要设法逼近敌船,将重臂的一端移到敌船上方,然后松开力臂,巨石疾速下坠,砸向敌船。拍竿打击的目标都在本船之外,所以重臂必须探出船身,其长度大于力臂,不易操作,加上一拍之后,必须拉回至本船原来的位置上,才能再次施放,因而两次施放之间有一段停顿、准备的时间。敌人有时就钻这个空子,乘机进攻。
  拍竿在以后各代都是水战有力的武器,隋朝的五牙大舰上装有六具拍竿,宋代的大型战船上也安装了拍竿。


78386623f38a9f2f24bf9ed2d061fdad.jpg
58a894f4a38c2cb6f09a6834a37650c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5 上传





174840740d35325080c8ee827b4dc3df.jpg
d1b181e7f193eded2ae8f281f1762d7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2011-3-13 19:05 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小黑屋|九艺游戏动画论坛 ( 津ICP备2022000452号-1 )

GMT+8, 2024-6-17 21:41 , Processed in 0.0846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Discuz Team.